商规1:民宿酒店一样需要品牌定位,差异化是重点,这种差异化如果能通过运营与传播落地,效果才会理想。要形成品牌影响,一定要细分市场,做一部分人的生意,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主题类的民宿在经营上具有更大优势。
商规2:民宿酒店与品牌民宿酒店是不同的。普通民宿酒店拥有的属性一般是:地域、睡眠、个性化,更多呈现形式是单店或区域小连锁;品牌民宿除了包括普通民宿的属性以外,其他属性会拥有自己的体系,比如运营标准,服务标准,睡眠标准,餐饮标准、安全标准等等,由于资本实力更为雄厚,更容易出现全国布局的大品牌。
商规3:民宿酒店的运营一开始就应该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可能是市场模块,也可能是资本模块,不跟互联网沾边的民宿酒店运营一定没有前途。
商规4:民宿的推广传播要考虑好自己的客群,针对客群特征、地域和接收信息的媒介去做推广,互动与活动更容易打造影响力,但不要轻易运用社群的运作,除非你的客群完全是极其小众、专业的细分人群,因为旅游休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低频行为,而低频无社区,很难形成黏度与群内生态。
商规5:高价格、高品质的民宿酒店品牌,从长远看,比低价品牌更容易成事儿,如果阶段性的战略是为了占有市场,那么将来同样面临品牌升级的问题,如果做不到高价,高质还是需要尽量保证的,否则不能既适应现阶段民宿消费人群的需求,长远讲也不能适应消费升级的大众市场需求。当然也与定位有关,目前来看反而面向普通消费人群的民宿品牌竞争不大。
商规6:民宿品牌对于情怀、风格、气质等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酒店,如果售卖情怀,那么运营者自己首先应有情怀;如果售卖风格,那么运营者自己首先应有风格;如果售卖气质,那么运营者自己首先应有气质,不如此,难以成为高逼格的民宿品牌。
商规7:如果是一个生意,情怀应该并非全部,规划与预算,维护与推广都应纳入全盘计划,如此才能长久持续。
商规8:传统酒店的PMS和会员体系,对于连锁型的民宿酒店同样适用,也只有形成这样的体系,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的扩张。
商规:9:民宿的物业形态有别于传统酒店,商业模式(盈利模式)、酒店功能与服务同样具有创新空间,核心是与资源结合、与定位结合、与优势结合。
商规10:民宿是一个新事物,理应具有新事物快速变化的特质,用条条框框去判断做法与取舍,会失去民宿生存的基础。传统酒店运营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要防止成为思维上的桎梏。传统酒店人对于民宿的市场运作或许并非所长,但是对于内部运营的管理体系还是具有优势的,有助于提升服务水平。
商规11:商业布局可以快,产品打磨快不了。民宿酒店产品的用心程度直接关系运营效果,没有优势的产品呈现必将沦为同质化竞争。产品若要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对于文化的结合需要重点关注,装修与装饰、硬件设施不会成为普遍的核心竞争力,除非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商规12:民宿酒店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地域优势,也不是标准化的产品、服务优势,而是与客群需求的深度契合,这种契合应该贯穿品牌、产品、运营、服务等各个体系,契合越深,竞争力越容易超越同行。
商规13:原生态和艺术感不是不好,但民宿酒店的装修风格必须与地域文化相协调、相融合,突兀的设计装修带来的违和感会直击客人内心。生搬硬套的产品设计与配套,不仅无法讨好客人,还会大煞风景。
商规14:民宿酒店对客群的需求研究要求,要高于传统酒店。选择民宿入住的客人大多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及审美能力,对产品、服务细节极其敏感。你好,他会不吝口舌地帮你在圈子内传播,你不好,他会放大传播。
商规15:民宿酒店的品牌传播,不能一昧依赖硬广。客人的体验和口碑才是根本,通过圈子套圈子的方式进行传播,是具有病毒效应的,所以如果条件容许,如何与客人互动甚至是入住前、入住中,入住后的持续互动,非常重要。
商规16:民宿酒店运营方与客人需要更友善的沟通,记住,是友善。漠视客人的诉求、拿客人当低能儿或者冤大头,坐地起价欺诈客人等等行径都会为自己的民宿酒店经营带来灭顶之灾。
商规17:在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宣誓情怀以后,小的单店民宿酒店联盟一定会自发出现。
商规18:特立独行和具有深度思维、专业能力的运营者,不应将情怀与运营对立起来,尤其是对于与行业协会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争取政策层面的支持和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